“故乡三部曲”开篇之作,长达15小时的德国家族史诗大剧!

admin2025-08-15  4

埃德加·莱茨的《故乡》或许是影视史上第一部真正伟大的原创“影像小说”,这部作品展现出非凡的广度与野心。如果说当今的电影大多在道德与艺术层面都令人沮丧,低劣至极,那么这部作品则令人振奋——它拓展了我们对电影可能性与表现力的全部想象。

《故乡》全片长达十五个半小时,横跨六十四年(1918 至 1982),背景设定在德国虚构村庄沙巴赫。它拥有小说般丰富的人物与事件层次,同时结合了影像独有的视觉力量与戏剧张力。

莱茨拍这部作品,实则是试图“重新夺回德国的历史书写权”。这个动机源自他对电视连续剧《大屠杀》(Holocaust)的愤怒——他认为那部作品中的人物被“美国化”且存在扭曲。也许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在某些层面略显瑕疵;比如它在描绘纳粹时使用了一种克制而讽刺的手法,这种处理方式可能会让部分观众产生距离感。

但莱茨的立场是:我们都已经清楚希特勒政权的邪恶,他想讲的,是我们往往听不到的另一面——不是暴君,也不是受害者,而是那些普通人:那些选择视而不见的旁观者,那些战后努力遗忘一切的人。

这是对克劳德·朗兹曼在《浩劫》(Shoah)中所揭示的毁灭性现实的反面描写:那些被深深封印的、可怕的历史真相。

《故乡》共分为11个章节。尽管最令人惊艳的是它整体的结构联动与情节推进,但就算只单独看其中任意一章,也胜过如今大多数看到的电影。

这部作品有一种“英勇式的丰盛”——它是奢侈的、布鲁盖尔式的,是一部气势恢宏、巴尔扎克式的“蜂巢叙事”作品。片中出现了二十多个主要人物,另有数不清的次要人物在故事中穿梭往来;所有角色都由莱茨及其天赋异禀的演员阵容——无论是专业演员还是业余出演者——塑造得极具亲密感与厚重感。

整个故事围绕着村里的两个家族展开:西蒙一家与魏甘德一家。两家因保罗与玛丽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婚姻而联结起来(饰演玛丽亚的玛丽塔·布罗尔完成了整部剧集中最沉稳而动人的演出)。

《故乡》的核心转折——如同许多细节一样,取材自莱茨自身的家族经历——发生在第一章的高潮处:保罗难以抗拒内心的漂泊欲望,最终抛弃妻子儿女,独自踏上远行之路。

多数电影会跟随这样的“漂泊者”展开旅程,像是拍一部现代奥德赛;而《故乡》却选择了留守者的史诗——这是“佩涅洛佩”的故事。讲述的,是那些没有离开的人,以及他们如何活下去。

“故乡”这个词本身就含混难译,它既代表对家园的深沉眷恋,也暗示了德国一种多愁善感的电影传统(在第五章开头,玛丽亚还观看了一部同名的“故乡”电影)。而那个小镇本身,也在时间的流转中,慢慢成为主角——它顽强地变化着,拒绝停滞。

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充满兴奋感——尤其当你以导演推荐的方式、按“每次八小时”的影院节奏来观看时,它的时长反倒能让你感到一种沉浸体验。

我们在影片中见证角色从少年、甚至婴孩时期一步步走向老年和死亡;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被细致记录的乡村仪式,都回响不绝。

两个恋人在二十年代的林中拥吻,而观众的思绪却已投向他们未来半个世纪后的孩子与孙辈——那些尚未出生的命运。

一个动作,一段记忆,一处风景,在镜头下获得了几乎神秘的意味;你永远无法预判,它们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回归。莱茨与摄影师格尔诺特·罗尔构建出一条“视觉的彩虹”,其风格时而克制、时而沉醉,甚至带有一种福特式的混合:既随性,又带有冥想气质。他们做了一件起初看似奇怪的事:不断在彩色与黑白之间切换——有时甚至在同一个镜头内切换。

但这并非刻意制造形式感,而是一种极具直觉性的选择:他们在每一个片段中,使用最“适配”那个瞬间的胶片。这种“简单中的革命”,本身就是一种创举。莱茨在文字上的风格,有时让人联想到博尔(德国作家),甚至隐约带有乔伊斯的味道——那种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的顿悟时刻,像《都柏林人》里的片段一样。而他的影像风格则极其多元,时而让人想起塔维亚尼兄弟,或赫尔佐格,塔可夫斯基、威尔斯、弗里茨·朗,乃至费里尼。

但这些影响都早已被他彻底消化: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者。《故乡》完成了所有艺术都渴望达成的魔法任务:它改变你的感知,把你深深浸入它所创造的独特现实之中。这是一项令人震撼的充满想象力的成就。

在看完这部作品好几天之后,你脑海中仍可能浮现出沙巴赫村和那里的村民们——那片肥沃的田野,那些远处的群山,玛丽亚那带着洞察力的微笑;还有她哥哥爱德华那混浊的眼神(一个憨厚可亲却有点蠢的人,娶了一个妓女,还当上了纳粹时期的镇长);以及格拉西希那尖刻如雪貂的脸孔——这个永远聒噪不休的村中闲汉,年轻时深爱玛丽亚,一直活到了故事几乎结束。

这是一部抒情的剧集,却又极其清醒:它歌颂家庭的同时,也探究撕裂家庭的深层力量;它描绘田园牧歌式的美丽乡村,却也揭开了在这片土地下肆虐的幽暗恶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182.44.5.115/yule/1755187325a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