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的《龙少爷》输给了谁?

admin2025-08-14  3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1980年,成龙过档嘉禾,拍摄《师弟出马》,牛逼的人创造档期,直接创造了春节档。有趣的是,他被安排在春节档纯粹是为了给三毛哥和袁大眼两个师兄让档期。结果却开辟了一个新战场。

1982年,成龙从好莱坞铩羽而归,励精图治,拍摄《龙少爷》编、导、演一把抓,最后。。。。。。

也算成功吧。

前文我们说过,《龙少爷》的票房数据不好查,有两个版本,但就算是好一点的那个版本,也“仅仅”是票房榜年度第二。

更别提“坏”的版本了。

那么,是谁战胜了成龙?

这还是一部春节档电影。就是两年前成龙自己创造的档期。

这部电影叫《最佳拍档》。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老湿应该在徐克篇里已经说过了。

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因为它虽然是板上钉钉的香港电影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装动作片,却是一部没有武术指导的电影。

是的,有特技指导、飞车指导、爆破指导,但是影片字幕里就是没有武术指导。

但他依旧是香港电影历史上数得上号的时装动作片。

也可以说是史上第一部香港制作的好莱坞式“特工动作片”。

其实早在1977年,香港就制作过两部所谓的“时装动作片”。

那就是邪修派的《神威三猛龙》和名门正派邵氏影业的《俏探女娇娃》。

《神威三猛龙》是我们半年前盘过的“李小龙剥削电影”中的集大成者。

他由我也不太熟悉的台湾人江洪导演,我只看过他两部影片,其中一部叫《军妓慰安妇》。另外对他的《雷忍者》一度神往,奈何找不到片子,据说是王羽演的。

这部片子厉害的地方在于,他集齐了当时地球上除了何宗道以外最牛逼的三个李小龙的模仿者,吕小龙、巨龙,还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张一道。梁小龙也在演员表里。

电影说的是李小龙死后不久,英国政府的秘密情报机关SBI”找了个疯狂科学家“克隆”了三个李小龙,来拯救世界的故事。

要知道地球上第一只成功克隆的克隆羊多莉是英国的罗斯林研究所在199675日才培育成功的,考虑到电影上映是1977年,你就说牛逼不牛逼吧。

为什么要聊这部电影,因为这可能是“李小龙剥削电影”的最辉煌了。

不是说电影有多强,而是李小龙这个穿着汗衫打功夫伪现代世界观武侠片,剥削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一年前罗维那部成龙主演的《新精武门》已经扑街,功夫喜剧即将崛起,这种在架空世界观下的伪时装实江湖侠义的片子差不多剥削到头了。

这片子都卷到克隆人了,可以说领先于时代,但除了露点似乎也没什么可看的,革命性我觉得还不如梁小龙那部《李三脚威震地狱门》。

同年邵氏上映的那部《俏探女娇娃》就厉害了。邵氏做为一个大厂,是真大厂,曾经投资过美粉心目中的科幻圣经《银翼杀手》(当然那是五年后的事),还和 剑戟片的高手们探讨过电影艺术,至于和粉红电影和铅黄电影。。。。。。那是剥削电影的大范畴。

看我这么描述你是不是觉得邵氏很先锋?

实际上不是的,邵氏死气沉沉,哦不对,离死还早,暮气沉沉的,想邵氏死?想多了,邵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1985年停产后没几年,方逸华就通过“大都会电影”又重新杀回来了,很多年之后,重新顶着邵氏影业回来还拍了一部,找的还是刘家良师傅。理论上,它到现在还没死,虽然邵逸夫和邵仁枚先生都已经作古了。

但,暮气沉沉是真的,这部《俏探女娇娃》啊,导演是我们很熟悉的鲍学礼,集合了中 白四大美人,其中那个白人就是李老湿写过的,邵氏科幻片《猩猩王》的主演伊芙莲嘉。当然,如果你们硬说《猩猩王》也是时装动作片的话,我觉得也没毛病,因为里面那只猩猩就是《俏探女娇娃》的武术指导之一袁和平。(另一个就是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唐佳,呜呼)

这个李老湿介绍过,我就不多嘴了。(穿越门:

但如果你闲着没事,硬要看看这两部电影的话,你就能理解,什么叫“前世代的时装动作片”,什么叫“穿着时装的武侠片”,什么叫“革命不彻底就是彻底不革命”。比起《俏探女娇娃》《神威三猛龙》还显得新潮一点,起码镜头感看起来现代一点。毕竟那是铺垫了好几年的李小龙架空武术家世界观的电影,而且,主要是针对外国市场的玩意。看起来自然要现代化一点。而这部邵氏的《俏探女娇娃》,虽然名字上和1976年美国那部《霹雳娇娃》电视剧很像,怎么看都像是邵氏在蹭热度。蛋柿,蛋柿哈,你要是研究过电影本身,你可能就不会这么看了。

确实电影集齐了中 白四大美女,虽然是一部妥妥的剥削电影,有香车美女,露点齐全,蛋柿,那个镜头感,和电影架构,和张彻的电影不能说毫无关系吧,只能说一毛一样。

那种邵氏的镜头,动不动一个惊讶再来一个从远到近的大特写,一惊一乍的镜头。反派一开始枪炮齐全的抢银行,却偏偏喜欢用飞刀,怎么着,你姓李啊!

更别说全体时装,多国警察,香港皇家警察一起办案,却生生拍出了张彻时代的江湖质感,以至于你能无缝的忽略香港皇家警察,自动脑补成捕快的那种。

你说他是抄袭《霹雳娇娃》吧,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的拍一部现代都市动作片呢?

是不会吗?

邵氏大厂人才济济,不至于不会。

那就只能是高层眼界不开阔,办事暮气沉沉了。

蛋柿,蛋柿哈,《俏探女娇娃》非常牛逼,在许氏兄弟横扫香港影坛的时候,火线抢下了1977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

这算是一把尖刀。你看看当时的形势:

1976-1980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分别如下:

1976年:《半斤八两》,票房853万港元。是许氏三兄弟喜剧系列的第三部。

1977年:《俏探女娇娃》,票房770万港元,主演为邵音音、燕南希、刘永等。

1978年:《卖身契》,票房782万港元。同样是许氏三兄弟作品,由许冠文编剧并导演,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主演。

1979年:《笑拳怪招》,票房544万港元,成龙主演,这是成龙首部票房冠军作品。

1980年:《师弟出马》,票房1102万港元,由成龙自导自演,元彪、石坚等参演,该片是香港首部票房破千万的影片。

现在知道1977年这部戏有多重要了吧。

至少他证明了一点,时装动作片,是有的搞的。只不过香港人暂时搞不出来。

然后,许式喜剧就被功夫喜剧接棒了。

喜剧还在继续,因为人民需要笑容,来缓解日益沉重的压力,来减轻肩上的负担。

这个时候,那个男人,从天而降。

真的是从天而降,坐飞机来的,他就是007的副导演、香港最土的洋鬼子、新浪潮电影人、新艺城当家人、三毛哥的把兄弟---麦嘉。

1979年,三毛哥开拍《杂家小子》,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就是集合了另一家电影公司嘉宝的三大老板,麦嘉、刘家荣,还有三毛哥自己。刘家荣做为洪拳宗师演个大师傅当然是游刃有余,而麦嘉是来客串的,但三毛哥做为导演,就非常强势的非要他剃头,因为他专门为麦嘉设计了一个“光头神探”的造型。

熟悉本专栏的读者应该已经意识到了,是的,香港十大奇案之一的“跑马地纸盒藏尸案”发生在1974年,由当时香港皇家警察凶杀组总督察“光头神探”贝亚主持,就在那个时代落案起诉。

那时候这个案子冤不冤已经有一定舆论基础了,所以娱乐圈开始编排这件事了。

而还有个版本,说是麦嘉当时在嘉宝和洪金宝拍戏的时候态度蛮横,骂过洪金宝,然后三毛哥记仇了,非要麦嘉剃头演个光头神探。

你信哪个?

这是麦嘉第一次演警察。

效果那是相当不错啊!

麦嘉做为一个纽约洋鬼子,在片中受到石天点拨,真情流露,一口台山口音,土了吧唧的,那是相当洋气,充分的教育了我们什么叫“土到极致就是洋”。

之后嘉宝自己出品的《咸鱼翻身》中,麦嘉延续了这个造型,演出也相当诙谐有趣。

总之,这个造型打造的很成功。

很多年之后,麦嘉上节目的时候还在吐槽,我就三天戏,客串来的嘛,为什么要剃头啧!

之后,嘉宝就散伙了,因为三毛哥被嘉禾召回去了。

于是,麦嘉和石天、黄百鸣组建了一个小公司,叫

叫奋斗电影公司。

一年后改名,因为得到了金公主的注资,就是日后嘉禾的最大敌手,新艺城。

时间来到1982年,成龙从好莱坞归来,花了一年多磨出来的《龙少爷》终于上映了,嘉禾可算是松了口气,但他们心里悬着的心却没有因此落下,因为隔壁新艺城的那部《最佳拍档》,已经提前上映,并且火爆到观众在电影院前排长队,把售票窗口的玻璃都挤碎了。

看起来,这次票房大战,打赢的可能性很低。

因为《最佳拍档》真的很好看。

首先,他是麦嘉拍的,虽然导演一栏写的是给成龙谈判出了一份力的曾志伟,但大家都知道,那是新艺城7人小组的集体结晶,而给予这部电影好莱坞式动作片底色的,只能是007曾经的副导演,光头佬麦嘉。

相比于1977年的《俏探女娇娃》,这次的《最佳拍档》可谓是真正的国际化接轨的时装动作片,观感上和好莱坞电影别无二致,没有功夫武侠片那老旧的递进特写,做为40年前的电影,现在看,观感上也不会有任何不适,可谓与时俱进。当然,只是镜头观感上,《最佳拍档》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模仿好莱坞的007系列特工片,走了科技化,现代化的路线,各种奇思淫巧,科学幻想充斥其中,40年前的顶级高科技,在今天看确实会显得落伍,但电影的喜剧底色很能打。

比如纽约回来的顶级警探,理应非常洋气的007式的超级特工光头神探,实际上是个满嘴土味说台山话的瘪三(国语版说的是山东话),警方派来对接的是《金玉良缘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妹妹,张艾嘉。蛋柿,她演的是个男人婆。

而且互相看不顺眼的两人,在剧本里还要假扮夫妇。

那个年代的张艾嘉,正是个超级恋爱脑,啥都不管不顾的,就是喜欢谈恋爱,而且,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总是有那么点。。。。。。那啥。

所谓少女情怀总是诗,文化人都懂,诗,那是唱的。

现在要演个男人婆吧,也不是不行,蛋柿要和光头佬谈恋爱?你这看不起谁呢?

拍完这部戏之后,张艾嘉就成了新艺城高层,被派去台湾,主持新艺城台湾分公司,之后香港这边给她派了个副手,就是新艺城开山之作的导演,徐克的好友,外号法国飞的吴尙飞,他真名叫啥,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最佳拍档》的另一个主角,是张艾嘉还叫张爱嘉(是的,就是爱嘉禾的意思)时期,和他一起搭档的嘉禾巨星,许冠文的弟弟,当时香港的歌神---许冠杰。

我怀疑这才是张艾嘉被忽悠接戏的重要原因,你看,许冠杰,当时香港最帅的男人之一,如果是玩音乐的男人,那可以把之一去掉了。

而且他们还是老搭档。

许冠杰,许冠文的弟弟,虽然没有和嘉禾签约,不属于嘉禾的“基本艺人”,蛋柿他是许氏兄弟影业的合伙人啊。

大家都知道,他是嘉禾的人。

麦嘉怎么会把主意打到他身上呢?

这事吧,说来话长。

许冠杰是个超级巨星,当时香港的歌神,影视歌共同发展,前途无量,还是比较忙的,所以在拍电影这方面,他就只跟着自己哥哥许冠文的许氏兄弟影业拍电影。

从来没有出过轨。

他大哥许冠文呢,许氏兄弟影业的掌舵人,电影超级资深导演,对自己要求甚高,一出手就是王者,就是香港电影票房冠军,不拿冠军就是失败,不超越自己就是大大失败。而且他真有这个实力,所以他出品极其缓慢,精益求精。

我严重怀疑成龙学的就是他。

但他和成龙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是文人,他是把自己关起来,精益求精的磨剧本,等剧本磨完了开拍,那就快刀斩乱麻的拍完,所以虽然出片慢,但片子质量好,而且拍摄周期短,严格按剧本来,成本也就低。

不像成龙大哥,去韩国看个景。。。。。。

所以,许氏兄弟出片慢,和拳威出片慢,那对嘉禾来说不是一个概念。

许冠文如此。但许氏兄弟不止有许冠文和许冠杰两兄弟啊。

文武英杰,还有个这兄弟俩中间,还有个许冠英呢。

许冠英长的那叫一个荡气回肠,演技非常好,但因为这个长相,不像哥哥许冠文那样冷面笑匠,他适合大鸣大放。又不像弟弟许冠杰这样帅气非常,他适合猥琐瘪三。而且还没有许冠杰那样在歌坛有一点地位。哥哥许冠文出片慢,他还是要生活的。

于是,他和新浪潮导演走的比较近。

那几年,除了给自家许氏兄弟拍片之外,他还和另一个导演合作了三部电影。

分别是《发钱寒》《钱作怪》和《摩登天师》。

李老湿把这三部电影的海报贴一下,大家看看,导演是谁。

对喽,这个导演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后来去了新艺城台湾跟着张艾嘉混的小领导,徐克的兄弟,外号法国飞的吴宇森。

新艺城的开山之作就是他偷偷跑出嘉禾,去新艺城化名吴尚飞拍的。

那么,既然许冠英可以出去拍片,许冠杰为什么不可以呢?

虽然许冠英拍的都是嘉禾系的片子,但是小吴不是徐克的把兄弟么?

可以问问。

毕竟许冠杰虽然是嘉禾系的,但确实不是嘉禾直属的人,只要许氏兄弟的老大许冠文点头,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当年火星被吴思远拉去当男主角的时候,不也是问问三毛哥,点头就行了么。

而且,这不是还有小吴的关系,可以去谈谈口风么。

这一探,发现,真可以谈。

于是新艺城就虎视眈眈的杀过去了。

许冠杰当时看起来比较郁闷,叫了一杯咖啡,也不喝,只是默默的吃咖啡旁边盘子里的方糖。

一颗一颗的吃,吃了好久。

新艺城的人急得是抓耳挠腮,看着这位天皇巨星,没辙。

毕竟,人家是天皇巨星,而且根正苗红,从来就只跟着自己亲哥哥拍戏,又不是不能混饭吃,歌坛上他可是风生水起呢。

他们不知道的是,许冠杰也郁闷,为什么找我?如果只是为了找个歌星,你手里不就有个现成的林子祥么?那也是香港历史上最帅的小胡子之一,还有个谭咏麟,未来的新秀,虽然现在名气上差点,但那可代表着未来哦。

为啥要来找我,那不是把我和我哥哥许冠文架在火上烤么。

背叛嘉禾的名声毕竟不好听嘛。

最后,许冠杰憋出来一句话。

200w

新艺城懵了。200w,行,这个数字不小,我们回去商量一下。

当晚,新艺城就达成了共识,干。

200w,这个数字说大不大,毕竟成龙可是480w一部签的约。

但说小也不小,新艺城之前拍的电影也就几十万一部,200w可以说是一部中等规模的电影的总成本了,各位可以去翻翻之前吴思远篇,看看他拍《荡寇滩》的时候那几位合伙人出了多少钱。新艺城之前拍的那几部还都是小制作,达不到“中等规模”这个水平。再说,歌星,他们手里真的有林子祥。

蛋柿,麦嘉认为,其实我们只花了100w请许冠杰。

因为许冠杰这么大的腕儿,背叛嘉禾来投奔新艺城,那可是个大新闻,宣传费都值100w了不是。

我估计这不是麦嘉的原话,因为从视角来看,麦嘉作为新艺城的当家,说这句话的可能性没那么大,倒是金公主的意思可能性更大一点。

200w一出,谁与争锋,许冠杰自然不好说什么,没办法,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于是,当时香港娱乐圈排的上号的大帅哥,加盟了《最佳拍档》,跟正经纽约回来的毕业生组成了“土洋结合”看过原片的人应该会会心一笑,哪个是土,哪个是洋吧。

那一年,成龙败的那叫一个惨。

他默默地回去,舔舐伤口,准备憋个大的。

真的是憋个大的。

那就是《A计划》!

可是,前面我说过,成龙和许冠文一个毛病,出片慢。

但真实的商战往往很淳朴。出手慢一步,归来便是畜。这个道理浅显易懂。

成龙靠不住,还得是三毛哥啊!

虽然麦嘉和你是好兄弟,但公司还是把狙击麦嘉的任务交给你。

没办法,谁让你师弟成龙又要磨蹭一年多呢。

公司在1982年暑期档,都放下身段,和老对手邵氏连映,各自推出你大师兄袁大眼的《奇门遁甲》和邵氏那边的《如来神掌》并线连映了,那可是两条院线联手狙击金公主啊。我们嘉禾的戏都跑去邵氏院线上映了。这都没干过新艺城的《难兄难弟》啊。

现在麦嘉那边又一部最佳拍档要来了,大师兄袁大眼已经上过了,小师弟成龙还挂在钟楼上呢。

三毛啊!你上吧。

你上吧!

上吧!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182.44.5.115/yule/1755100931a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