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事件里,我们会共情谁?

admin2025-08-11  3

上一周周末开始,赵露思手撕自己的经纪公司银河酷娱,接下来的一整周,她时不时开个直播爆料放话,几乎整周霸榜热搜。从她官宣生病起至今八个月的时间里,这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是最后一次。

关于她的诉求与相关法理情理,我在微博上聊得很细致了,不在此处赘述。但整个过程中,粉丝指控大众不肯共情赵露思的理由,和大众实际共情的对象与理由,都颇具代表性,很值得拓展开来,全面聊一聊。

社会热点事件牵涉太广,我们单纯聊聊在涉及大明星的娱乐事件里,大众一般会共情谁。

1

私事与私德

如果是纯粹的私事,私德,大众选择共情的对象大抵是那个没有犯错的人。

最常见的,当然是在情感关系里被背叛的。当ta们忍不住出来手撕背叛者,公众的同情会瞬间涌向被背叛者。

比较近的,比如张天爱放通话录音指责徐开骋劈腿,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瞬间引爆舆论场,逼得第三方娜扎出来表态自己不知情,更几乎葬送了男方的前程。

感情中一方劈腿,出现第三者插足,在私德领域,这是最容易引爆中国网民的事件类型。哪怕是纯素人的爆料与声讨,比如那些隔三差五就流传于微信聊天群里的PDF与PPT 都有机会引发全民讨论甚至讨伐——影响甚远的4+4就是以出轨第三者作为爆料开端,更何况万众瞩目的明星。

无论谁进入这套叙事,都会被大众迅速以最朴素的价值观分出个对错黑白,然后无过错方会光速得到全民的共情。

注意,这里的无过错,指的是在“情感出轨”方面无过错,哪怕无过错方在感情里被指脾气阴晴不定强势霸道小错不断,只要不是做出了天怒人怨违法犯罪之事,都能在这套叙事里立于不败之地。

而相对少见的,是因家庭关系闹出的明星私事。早年间梅姑母女那旷日持久的家庭闹剧,直到梅姑死后,梅妈还在不依不饶地法院起诉媒体控诉,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大陆这边,比较有记忆点的是毛晓彤的父亲在电视节目里控诉毛晓彤不孝,然后光速被铁一般的事实打脸。

在纯家事的娱乐事件里,大众虽然也会天然寻找无过错方去同情,但家事常常难以如“出轨与否”般黑白分明,当漫长的被辜负、被错待转化为切割与断亲,总会有些人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无论如何那是家人”为由和稀泥,即使如上述两个事件之对错清晰、子女仁至义尽,也总有人共情父母,甚至热衷于做赛博父母指责明星不孝。好在随着社会思潮的进步,如今这种声音越来越无法占据主流。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要考虑。

首先,在私事上不明刀明枪、只影影绰绰的指责,往往会给大众一种底气不足的感觉,哪怕自陈为被背叛者,也很容易被质疑而无法得到一边倒的共情。

近期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张雨绮以脱口秀的方式点某人脚踩N条船,“我有一个朋友”“于是……”这种不带证据的叠甲很多的戏谑陈述,因太过进可攻退可守,也就无法在舆论场上掀起态度鲜明的讨伐声。先不说共情不共情,你自己都没真点名,人民群众帮你声讨,收了律师函算谁的呢?

其次,举证方举证的真实性如果被推翻,整套叙事都可能被颠覆。

在李靓蕾锤王力宏出轨一事中,李靓蕾本得到大众压倒性的共情与支持,但王力宏一方的举证和后续官司的判决,都动摇了她初始部分说辞的真实可靠性,王力宏一方据此获得了不少支持,“反转”说逐渐抬头。

最后,总有些人会因为 非过错方声讨的姿态与手法去共情过错方。比如觉得放出通话录音的张天爱与毛晓彤太过可怕,”谁还敢与这样的人交往”。这类共情很难摆到台面上,但也确实契合着东亚人“家丑不外扬”的心态和对“体面”的追求,很容易左右一部分人的态度,所以也客观影响着明星在曝光私事时越来越注意分寸尺度与具体措辞。

另外,在只涉及私事的娱乐事件里, 性别差异会不会影响共情结果呢?

我的观察是:具体到某个娱乐事件内, 对错判定大过性别差异;但在多个类似娱乐事件的横向比较中, 女性非过错方往往比男星非过错方更容易得到压倒性的共情,但女性过错方也往往比男星过错方得到更严苛猛烈的批判。

2

业务领域

但当娱乐事件主要落在非私事的业务领域,牵扯到职场、专业与职业道德,涉事各方各说各的理、各举各的证,绝大多数时候对错难以辨明,公众会如何选边站,又同常会共情哪一方呢?

这取决于事件里的 身份认领大战。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李明德事件里,李明德最开始跳出来撕的到底是什么。

他出面撕剧组的根源是自己开机后被剧组换角,但他选择的抓手是撕本剧的男主马天宇耍大牌,是一个演员对另一个演员工作态度的指责。这种事情除非其他有分量的剧组人员出来站台作证,不然很容易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况中。

但就这样一件本质上很小的、业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的、吃瓜群众也已司空见惯的事情,李明德到底如何一步步把它搞成娱乐大事件,最关键他是如何在事件开端光速获取了几乎一面倒的大众共情与声援呢?

依靠非常有策略的身份认领。

打从一开始,李明德就把马天宇耍大牌和剧组换掉自己这两件事绑在一起,强行赋予其因果联系,把自己塑造成看不惯业内乱象忍不住发声却惨被剧组撤换的正义人士,在博得大众共情的天平上放下了重重的两颗砝码。

强弱对比下,他个人抗衡剧组,是弱者;黑白对比下,他不愿忍受别人的错误,是正义方,结合在一起,就立于不败之地。

但如果仅是这样,他最多能在核心吃瓜群众处获得声援,上两天热搜也就偃旗息鼓了。

大哥最狠的一招是晒银行卡余额,放话说自己靠双手送外卖也能活,这下瞬间从业内有名有姓收入不低的演员队伍出列,踢正步走进了无产阶级阵营。而他与剧组的矛盾,也从 本质上的甲乙方合同纠纷,拔高到了阶级矛盾,进入了人民群众最感同身受也最容易群情激昂的【资本欺负打工牛马】的叙事中。

此后他越战越勇,不仅主动引用毛爷爷诗词语录、《让子弹飞》名句,甚至开始喊起口号。

同时他还在评论区辣评内娱明星与娱乐事件,摆出与广大吃瓜群众站在一起嘲笑甚至反抗娱乐圈与娱乐资本的姿态,不仅成功把热度炒到最高,更狠狠巩固了自己“光脚不怕穿鞋的”劳动人民人设。

这一整套操作为他博得的无数共情、心疼与支持,最终都化作他各社媒平台的数据与抖音直播的滚滚打赏,在立于如此不败之地后,无论剧组和马天宇方如何举证反驳都很难撼动李明德的大众支持度,直到他毁坏他人财物,彻底翻车。

与李明德步步为营的身份认领策略相比,赵露思事件里,无论明星本人还是粉丝,都没能给自己梳理出一个能服众且能引发广泛共情的身份,这是事件本身的杂乱、明星个人诉求的不清晰、与粉丝的乱打王八拳,共同造成的。

事件本身,是2024年年底赵露思突然被曝光生病到无法工作,此后,围绕她的病情、康复、情绪与职业发展问题,陆续夹杂着指控前经纪人、个人综艺风波、剧复拍与否、指控现经纪公司等事件与传闻,隔三差五就霸榜热搜喧嚣鼎沸近八个月。

大众视线里,事情的起点是她生病了,单从赵露思方晒出的视频病历等资料看,病得还不轻。这本身已赋予了她一定的舆论优势与先手: 大众永远是同情弱者的,而病人就是大众最容易理解与共情的弱者。

可惜的是,此后她的无数轮操作,都像根本找不到靶子的乱投乱射,直至耗尽很多围观者的同情与耐心。

在整个事件中,围观者很难分清她的诉求到底是什么。是想在那部在拍剧中脱身,还是想停下工作好好休养,是想与经纪公司解约,还是想与其撕掳出个是非对错?大众只看到她一会养病,一会光速出席不少商务活动和直播,一会埋怨剧组解散,一会指责公司对她的病情不够重视负责。

诉求不明确,也就意味着 你的相对方不明确,也就意味着你自己的 身份认领含糊不清,也就意味着很难建构一个明确的标签去引发大众共情。

同时,与李明德不同的是,赵露思在业内的超一线地位,让她自己和粉丝,都很难把“弱小个人对抗资本”这个最容易引发大众共情的故事讲下去。

能单杠S+项目的一线年轻女明星,片酬不菲,代言等身,养病vlog里不经意间展示出的豪宅,是无法让非粉大众把她与真牛马建立联系的。而那套”在剧组受尽委屈、被公司欺瞒冷暴力”的单方面说法,在了解内娱剧组或说资本对流量明星有多追捧的吃瓜群众处,最多也只能混得个将信将疑。

粉丝越是把她和公司、剧组的矛盾解读成“打工人受尽委屈”,就越容易让大众联想到整个事件里要为一切突发与意外默默擦屁股的真·业内打工人,进而与无法发声却承担了更多后果的真牛马共情。

粉丝另一大策略是女性叙事。指责大众对赵露思的质疑是对“阁楼上的疯女人”的污名化,是厌女心态下对女明星的不宽容,是i男。

不能说这套叙事完全无效,但讽刺的是,又有哪个女明星的粉丝没有日常diss乃至辱骂过能构成竞争的同辈女明星呢?这些指责本质上从不是“你不爱女”,而是“你不爱我女”。

所以总结下来,如果娱乐事件主要经纪、经济、业务相关领域,在涉事各方各抛证据大众莫衷一是时,谁能更快更准地做好身份认领,谁能更快更好地把事件性质往私德领域引导讲好受害人故事,方便大众在自己更熟悉的领域做判官,谁就更容易获得大众共情。

而如果涉事双方都没有特别现成的身份抓手,那就看谁能把更强化自身受害者身份的故事版本传播到更广的领域去,比如最近的张碧晨与汪苏泷的原唱之争。

娱乐事件里,大众到底 应该共情谁?

如果单纯讲道理,每个事件都有其不同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本该是我们谈论、判断每一事件最基本的准则。

但每一次娱乐事件里莫名其妙的隔空骂战,月月都会发生的舆论反转,不就是因为大家从来都更愿意拾捡标签、快速站队,而很难做到就事论事吗?

你们会快速在娱乐事件里站边吗?关键要素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182.44.5.115/yule/1754884970a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