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杀出一个素人,请一定火下去!

admin2025-07-27  3

最近,有个脱口秀演员,火出圈了。

她叫房主任

一个没有来头的新人。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

一夜之间,连上数条热搜。

被媒体争相报道,被无数人推上神坛。

有人爆哭,认为她的出现为脱口秀舞台添彩。

也有人质疑,觉得现场反响太过了。

甚至怀疑节目组是否剪掉了什么内容。

她为什么突然爆火?到底如何看待她的爆火?

看完节目,鱼叔也五味杂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聊——

房主任是谁?

先给没看过节目的鱼友们补个课。

房主任是妥妥的新人、素人。

来自山东。

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首期登场。

当时,老选手良言需要选个挑战对手。

台下一瞧,个个野心勃勃、虎视眈眈。

唯独房主任表情茫然、揉着眼睛、完全不在状态。

原因是她身体不舒服,录制太久坐不住了。

房主任50岁,是参赛者中最年长的选手。

后采镜头下,她面对摄像机手足无措。

显然0出镜经验。

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体力堪忧、经验为零的新人,竟瞬间炸场,让全场笑到喷饭。

起初,鱼叔也没觉得她多特别。

像大多数脱口秀演员一样,她从自我介绍入手,利用刻板印象和流行热梗自嘲,玩点预期违背的小把戏。

她解释房主任这艺名纯属戏称。

其实就是村里的信息部主任

也就是,村口拉闲话、聊八卦的大妈。

她还自封为村里的马斯克,稀缺高端人才。

只因会上网,能帮村民搞定智能家电难题。

讲到入行原因,她说去开放麦被夸比演员好笑,就被招安了。

上一个被招安的山东老乡,还是宋江呢。

她顺势call back信息主任」的身份。

自嘲脱口秀门槛低,上海人起名洋气。

我说我不会讲脱口秀,我只会蛐蛐人。老板说,这就是脱口秀。我说,还是上海人起名洋气。

前半段轻松愉快,文本层层递进,表演节奏稳、台风老练。

每个气口都卡得准,现场笑声不断。

但话锋一转,她讲起为何克服万难从农村闯大城市,瞬间切换地狱笑话模式

喜感中透着生活的痛,表达锋利如刀

她聊包办婚姻:父母挑了个瘦弱的柯基丈夫,以为不容易家暴。

没想到,老公是真狗

她遭受丈夫和公公的合伙家暴。

多次想离婚,却得不到父母支持,反被指败坏家族名声。

我跟妈说,妈,他太懒了,我得离婚。

妈说,他又不是外面有女人,有什么不能过的。

我说,妈,他耍钱败家,我得离婚。

妈说,他又不是外面有女人,你有什么不能过的。

我说,妈,他外面有女人了。

妈说,他又不是耍钱败家,你有什么不能过的。

父母宁愿信算命瞎子,也不听女儿心声。

而被说中要害、给瞎子加钱的她,才醒悟自己才是真瞎子。

几句风轻云淡的吐槽,竟浓缩30年苦难。

层层铺垫后,结尾转折尤其触动人心

她说她的父母糊涂到不记得她生日,直到前年,她才知道,她的生日是4月8号。

因为2023年的4月8号,她签约成为脱口秀演员。

2024年的4月8号,她带着俩女儿净身出户,拿到离婚证书。

2025年的4月8号,什么都没发生,过了一个平静而又幸福的一天。

短短几分钟,我们仿佛坐上她的人生过山车。

现场爆哭一片,盛赞如潮。

俨然脱口秀版的《出走的决心》

表演出圈后,报道详尽起来。

人们发现她的真实经历比台上更残酷

台上为了喜剧效果,说反击家暴,将丈夫打得住了院。

但现实中,她始终是家暴的受害者。

她一直被困婚姻,照顾孩子、丈夫、公公。

身心俱疲,疾病缠身。

出走并非洒脱,而是反复妥协后的求生

她祈求丈夫关掉亏本的水果店,出去找份找工作,却无效。

每次跟丈夫吵架都血压飙升,心率失控。

她想起婆婆当年就是和公公吵架时心梗而死,才下定决心离开

她只是想活下去。

而脱口秀成了她唯一的救命稻草。

她为什么火?

房主任爆火,不难理解。

一来,身份反差巨大,太过特殊。

半生默默无闻的农村妇女,突然站上了喜剧的舞台。

以文学性爆棚的文本和情绪张力满分的表演震撼全场。

这本身就自带戏剧性。

她的人生太像电影了。

几十年隐忍、压抑、失语。

比《82年生的金智英》更黑暗。

却在转折点爆发,成为镁光灯下的脱口秀宠儿

将过去遭遇的所有苦难,变成让自己大放异彩的素材

亲手挥就了娜拉出走之后的结局

另一方面,她的经历太典型、太寻常,易共情。

就像庞博说的,她代表我们的姐姐、母亲、外婆

她讲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讲万千普通女性的生活。

可能也因为这一点,有的观众说,看不出好在哪里。

因为房主任的表演,没什宏大命题,也没有标新立异的观点。

她说的是压抑的婚姻、无能的丈夫、残忍的父母

这些听起来陈旧的,现实中已经见过太多的故事。

而很多人感动落泪,也是因为太过熟悉。

房主任寥寥几句话,我们就能想象出她曾经置身于怎样一种让人窒息的环境。

也能想象出,她冲出那样的环境,需要多大的勇气。

所以表演后的昂扬振奋,并不只是单薄的正能量。

而是来自真实的万钧之力,在我们内心深处唤起的普遍共鸣和私人记忆。

不过,房主任并不是全靠自己的经历博取观众的掌声。

她将颠簸的人生道路浓缩进相当精湛的表演里,才让她成为真正的赢家

这同样是表演打动我们的原因之一。

我们无法想象,她付出了多少,才能在脱口秀舞台上如此自如。

采访中可见,这源于她线下多年开放麦、商演的打磨。

从无数次尴尬的冷场中换来的成长蜕变

「一千字的文本中有一个笑点,就留下这一个笑点,多说几千字,就有了多一点的笑点。」

这一场笑点密集的演出,就是这样来的。

那么也可以说,她的成功不只是她个人的「出圈」,而是敲打了行业本身,侧面反映出脱口秀行业的供需错位。

如果我们身边并不缺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从来没有演员这样讲过?

一直以来,我们 惯了大量年轻的脱口秀演员,吐槽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关于学业、职场、婚恋、家庭关系的烦恼

而房主任作为另一个年龄段、阶层群体的代表,恰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经历,给脱口秀舞台带来了真正稀缺的、有生命力的表达

没有被看到的「房主任们」

房主任的爆火,和苏敏阿姨一样,固然是一件好事。

但看到她被网友「捧上神坛」,也难免让鱼叔感到遗憾。

因为这也反映出,她们仍旧属于极少数

能像她们这样扭转命运的女性还是太少了。

房主任和苏敏在各自的采访中都不约而同表示,她们之所以决定成为「娜拉」,是因为被逼到了绝境,走投无路。

外界说的勇气,在她们口中,是精神崩溃、身体垮掉之前的求生之举

房主任之所以能作为脱口秀演员出道,上节目爆火,更是偶然中的奇迹。

早年,她整日照顾生病的公公,心力交瘁。

在手机上听喜剧节目调解情绪,意外接触了脱口秀。

后来,恰逢喜欢的演员来到她的家乡演出,她买了票去看。

因为凑不出女儿的学费,还一度纠结要不要退票。

最后实在觉得机会难得,选择留下门票,变卖家当为女儿筹钱。

恰恰是这次脱口秀演出上,互动环节被递话筒,她意外叩开脱口秀的大门

她自己也在采访中说,这次机会来得刚刚好。

正巧老人去世,女儿已经独立,她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意愿放到第一位

如果早几年,她肯定会被其他事牵绊。

又幸运地,她遇到善良的伯乐。

她一直喜欢的女脱口秀演员,不仅免费帮她培训。

还在她每次想放弃时激励她坚持下去。

为此帮她找工作补贴家用,甚至直接出钱帮她女儿缴学费。

我们可以想象,现实中,除了苏敏,除了房主任,一定还有太多同样有表达欲、有故事、有能力的中年女性。

可是,却未必有这样刚刚好的机会。

像《半边天》中的刘小祥,一位倍感压抑、麻木的农村妇女,因为渴望精神上的充实与自由,想要读书、旅行。

她经历了四次出走,但最终以婆婆生病需要她照顾的原因,划上了句号

更遑论还有太多隐没于无数家庭中,我们甚至不知道名字的人……

没有跳出环境,没有被真正看到认可,就更难有「出走的决心

确乎像很多观众说的,因为房主任的出现,脱口秀舞台的含金量上升了

她通过这样的舞台,不仅改写了自身的命运,也能给更多和她相似处境的人以「出走的决心」。

而在行业层面,她的出现或许也能成为一种新的转向。

会发现,目前脱口秀行业对非职业演员和大龄演员的门槛还是不低的。

之前脱口秀节目出现过不少跨界演员,也有过中、老年新人演员,但几乎都是一轮游。

虽然得到了尊重,却并没有真正进入主流视野。

我想,如果脱口秀真的属于所有人,那就不是房主任被捧到神坛。

而是更多「房主任们」有资格拿起麦克风,有机会浴火重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182.44.5.115/yule/1753545673a864.html